第(1/3)页
按照还不完善的,唐国朝会分为内朝,常朝,大朝三种。
内朝不定期不定时,参与内朝者一般只有政事堂,军师阁,御史台三府正副长官,以及唐王特别指定的官员,也称御前朝会。内朝上一般是文武宰执和唐王讨论军政大事,出台草案。
但由于唐国初创,三府官员缺额很多,所以目前还不重要。
常朝逢三六九举行,临安正五品以上官员参加。常朝一般是官员当堂奏事,朝议唐王难以决断的大政草案,以及直接宣布王命。
大朝每月初一和十八举行,京中七品以上官员参加,唐王和王后御门听政。大朝一般是直接颁布大诏,接受群臣朝贺,并不议论政事。
可如今的唐国大朝,却要议论政事。
为何?
因为唐国官员如今非常精简,很多职位都是空缺,哪怕是大朝,临安城中也只有两百来人有资格参加,实际上等同于常朝。
“咚—咚—”
凤凰山宫的钟声敲响,唐国文武百官们顶着朝霞,骑马赶向宫城。
此时的唐国官员无人坐轿。就唐王李洛和王后崔秀宁,出行也是乘坐马车,谁敢坐轿?
由于文天祥和林必举等人被赐予的府邸就在宫城之外,所以他们也是最先赶到。
文天祥是军师阁东阁太尉,林必举是政事堂中相,两人都是正一品宰执,所以戴的是七梁冠,穿的是紫袍玉带。
官员们鱼贯而入进入戒备森严的皇宫,在宫门口解下唐刀和汉剑,然后直驱归德殿。
说来可怜。由于赵宋皇宫被蒙元破坏太大,李洛又不愿意修建新的宫殿,哪怕大朝也只能在归德殿这个偏殿举行。
身穿紫色比甲,腰挎紫鞘唐刀的御前侍卫,已经打着仪仗侍立在归德殿内外。
殿外的广场上,七座鼎炉燃放着香烟,使得广场上的气氛更加肃穆。
三通钟声过后,两百多七品以上京官全部到来,按照官位大小,文左武右的排好。
“大王驾到!”
随着一个侍卫的唱喝声,一身常服的李洛和崔秀宁就乘车而来,一起坐在归德殿的大门口临时设置的大案上。
李洛在中,崔秀宁在侧,两人都是正坐在蒲团上。按照唐国礼制,正坐才是礼,坐椅乃轻佻之举。
“臣等拜见大王,王后!万福金安!”众人一起下拜,二拜,再拜。
“平身!”李洛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,崔秀宁则是面容娴静。
总体而言,唐国朝会的特点是简而不陋,既不繁复,也该讲究的都讲究。
“今日大朝,寡人有事要让种卿朝议。想必众卿也有要事上奏。”李洛说完一挥手,“都别站着了。来人,赐座!”
一队侍卫搬来一个个蒲团,所谓赐座,其实就是正坐在蒲团上。
宫中没有宦官,外朝很多事情,其实都是侍卫来做。李洛目前定下了666个侍卫的员额,这么点人除了负责宫中禁卫,还要打杂。
侍卫队是李洛和崔秀宁的亲卫改编的。所以还有石珊瑚等几十个女侍卫。
文武大臣坐下之后,天师府司道天师郑思肖首先站起来,举起象牙笏牌奏道:
“启奏大王。如今,临安,江宁,庆元,洪都四地的道宫都已经竣工,可谓神速。只是,道官缺口甚大。臣以为,是否应从东州各道宫,道庙抽调道官?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