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洛恢复东南后,一边赈济百姓流民,一边以工代赈,用他们和战俘修建各地的水利设施,道路桥梁,仓库,以及各大道宫。 由于人力充沛,四个地方的道宫数月间就已经竣工了。 李洛点头道:“道宫,关系大唐明道教化,此乃国之大事。准郑卿所奏,从东州调拨各级道官,哪怕是乡中道社的小道官,只要合格,也可以来江南道庙做庙长。” “忠武神宫中的各级道官,就由受伤退役的武士担任。” 根据制度,忠武神宫的道官必须有武士出任。李洛安排受伤退役的武士担任新建忠武神宫的道官,也算是一种照顾。 唐国道官遵循的是天道,人道,臣道,不降僧尼那样禁止婚嫁。因为男女婚嫁,本身就是人道,也是天道。 李洛的话说完,新任命的秘书郎执笔写下:“唐四年十月十八,大朝。王准郑思肖奏,调道官于东州。” 郑思肖退下之后,礼部侍郎周三慎出列奏道:“启奏大王,如今大唐虽初创,可王室内庭之礼不可废也。臣闻王宫尚无阉人为侍,恐为天下笑也。臣听说,就这临安城中,还有不少宋宫阉人,衣食无着,贫苦交加,生缺衣食,死如野狗。” “倘若大王下诏选用,一来可充实宫廷,而来亦可施恩于彼,两全其美也。” 原来,宋朝灭亡后,临安皇宫的数千宦官顿时没了去处,沦为城中的最底层。这些年很多宦官没有熬过来,现在也不剩多少了。 另一个官员也出列说道:“大王,周侍郎所言不差。这宫中,终究不能缺了阉人。宫中侍女虽多,但没有阉人做工,很多事力不能及啊。再说,自古宫中皆有阉人,我大唐不用,恐为天下后世非议也。” 李洛点点头:“准奏。着礼部会同临安府尹,警士堂,遴选宋宫阉人。只要没有劣迹者,皆可入宫。” 林必举出列奏道:“启禀大王,如今四州人口田亩皆已经普查经界完毕。各地数目由乡村公所详查后汇总上报,很多历年逃匿的隐户,讨户,流民都被搜检,料无偏差。” “浙州有人口一千一百一十三万余;扬州有口四百六十万余;赣州一千三百二十四万余;闽州四百零八万余;东州一百一十一万余。我大唐四州人口共计三千四百万口。” 李洛和崔秀宁都露出笑容,三千四百万啊,接近南宋的一半人口了。南宋在册人口最多的时期,也才八千多万啊。当然,南宋没有统计汉人之外的人口。而唐国这次的普查不止是汉人。 文武大臣听到林必举汇报的最新数字,也都神色振奋。 却听林必举继续说道:“四州共有水田一百兆三千四百七十七万余亩,旱地一百兆四千七百二十一万余亩……” 这个数字已经占到南宋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了。 “只是,虽然水利灌溉工程已经修葺完善,可民间急缺耕牛。这些年流民四起,百姓无奈之下宰杀耕牛,加上元军频繁征发耕牛服役,导致耕牛数量大减。” “如今,民间耕牛总共只有十七万头,不足宋时一成啊!百姓耕地,男拉女推,一家数口一起上阵,也抵不过一头牛啊。” 林必举说到这里,满脸忧色,“大唐要恢复农耕,如今最紧要的大事,就是耕牛。没有大量耕牛补充,明年夏秋要想丰收,绝无可能。” 李洛也皱起眉头,粮食是除了人口外最重要的资源。明天能不能丰收,决定了唐国能不能开疆拓土。 可是,他上哪里去搞那么多耕牛? 崔秀宁道:“辽东的盐马贸易,全部改成盐牛贸易,行不行?” 林必举苦笑道:“启禀王后,这缺口太大了。辽东一年才能来多少牛?臣算过,最少需要五十万头,才能满足全面复耕之需啊。” 君臣议论半天,也难以短期内解决耕牛问题,李洛只好宣布散朝,容后再议。 ………… “耕牛是的大事,要抓。但传国玉玺也是大事,而且夜长梦多,我们要赶紧行动。” 李洛和崔秀宁回到后宫,就直接谈论到传国玉玺。 “问题是,派谁去呢?这么重要的事,到底派谁去合适?”崔秀宁道,“你要准备打仗,应对元军反扑,肯定走不开。要不我亲自去?” “你去?不行!”李洛想都不想的拒绝,“传国玉玺是很重要,但在我眼里还没有你重要,你不能亲自去冒险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