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虽然算术题不难,只是小学六年级的题,但是此人能全对,那也不简单了。 再看其他两艺,他选的是骑和射,竟然被主考的军官判为乙等。 另外,全对,农事考题也全对。 最后的时政策论,题目是:我唐之弊。 该生的文章没有废话,直接写道:“大唐第一弊,兵多,吃皇粮人多,劳力不足,百姓虽有余粮供应,但要歉收荒年,必定缺粮。” “大唐第二弊,百姓日见安乐,战心不足,只顾眼前,反攻中原之心不急。。” “大唐第三弊,移民男多女少,光棍渐多,于国不利。” 他最后也给出了解决之法:“动水师,抓夷奴,充劳力;借蒙鞑之威,借蒙鞑之毒,敲打百姓,不敢忘战;新兵两年内不可娶妻,一来让其无家室拖累,二来让百姓有女可取。” 虽然文章毫无文采可言,但就其策略内容来说,已经很不错了。 崔秀宁看看此人的名字,叫雍成,乃是最早一批移民。 崔秀宁想了想,最后写下了录为二等。 这其实是破格了,不然以这雍成的诗词和经史子集成绩,录取都不可能,别说二等了。 接下来的试卷,大多数都是狗屁不通,用林必举的话说,真的只能说是识字,完全不算读书人。 但是,其中很多人也不乏真知烁见,观点很新颖。 只有一个叫乔运至的人,真正具有秀才的本事。此人的命题诗,就让崔秀宁眼前一亮。其诗云: “西望中原泪不干,关山何处是长安。洛河清波饮胡马,单于射猎北邙山……汉家兴亡多少事,竟是今日最心酸。” 这乔运至的经史子集常识题,全对。 六艺中的算术,只错了一题。 六艺其他项目他选了骑马和书法,骑术主考的军官打的是丙,书法么,崔秀宁给了乙等。 除此之外,文章和策论都很好,不但文辞华美,也言之有物,论证严密。 如他的文章: “赵氏以武将之姿,披黄袍于陈桥,篡柴周于孤寡,此莽操无过也。然唐末五代,武臣凶枭,文臣束手,乃有更迭之频,社稷多变。此乃有唐尚武风在,而制衡已失也。” “宋室既开,犹恐覆辙,乃矫枉过正,文华虽彰,而武道沦丧……是以,军政大事乃阴阳调剂,刚柔并济,文武相宜,张弛有度,文贵武荣,制衡有效,此乃中庸治国也。” “武强文弱,乃有晚唐之忧;文贵武贱,更有亡宋之祸。殷鉴不远,君王当以中庸为纲,以文武为目,纲张目举,尚武重文,相得益彰也……” 乔运至的意思,是唐使得武将尾大不掉,是错。宋矫枉过正,重文轻武,导致亡于异族,更是错。所以,要不偏不倚,文武并重,行中庸之道,提倡文贵武荣,尚武重文,各安其职,相互制衡。 很显然,这是后世现代实行的法子。崔秀宁是赞同的。 关于唐国之弊,乔运至也写的很到位: “我唐之弊,首为大义也。君上托东国世族之名,忍辱负重于元廷,乃术也。然中原百姓,可知其实?设若起兵之日,传檄天下,以复中原,则名分已失矣。纵使恢复陇西李氏之身,继承李唐旧业,岂可取信于汉家?” “我唐之弊,次为兵多民少,劳力不足,丰年勿忧,而奈荒年何?……” 崔秀宁看到乔运至担心李洛的汉人身份到时难以取信天下汉人,不禁有点吃惊。这个见识,已经很不凡了。 当然,乔运至不知道她和李洛早就有了完全的解决之道,到时,中原汉人绝对会相信李洛是汉人,特察局是干什么吃的? 乔运至的解决之道,相对李洛虽然不太高明,却也是李洛计划中的其中一条,他主张起兵前在中原散布消息,故意透露李洛的身份。 就是农事考卷,他错了几题,但也及格。 崔秀宁毫不犹豫的将乔运至评为一等,也就是秀才。 她决定,让乔运至担任县令之职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