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主公既有凌云之志,我等安敢不尽心竭力,辅佐主公大业,再开汉家社稷!” 林必举等人不约而同的表明态度。他们既然能被利落和崔秀宁提拔重用,当然都是聪明人,如何还不知道李洛志在天下? 光看命名两艘船,就能看出主公绝对没有故步自封、偏安海外的打算。如今海东越来越兴旺,蒸蒸日上之势无可阻挡,群策群力之下,将来未必不能问鼎中原。 李洛点头道:“诸位如此心迹,本官甚是欣慰!有朝一日,倘若本官得老君护佑,真能光复汉家大业,必不负诸位之心。” “谢过主公!”林必举等人心情也激荡不已,真有那天,他们可就是从龙开国功臣,那可是泼天的富贵啊。试问谁不动心? 林必举赶紧说道:“主公,如今海东有十几万人口,以后也会越来越多,光靠县衙治理,未免不妥。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令不行。属下恳请主公立国建号,以安民心军心!” 林必举,聪明人呐。李洛和崔秀宁不由相视一笑。他当然要立国建号,可问题是,他不能自己提出来啊,脸还要不要了? 历朝历代,哪个聪明的野心家,是自己主动急吼吼的立国建号的?都是在臣下“劝进”之下才“勉为其难”接受,甚至有的人还要推辞几次做做样子。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,曹操也是“推辞”了才接受。朱元璋称吴王,也是推辞过。 李洛没有那么虚伪,他不会推辞。但要他主动提出来,他也是会羞涩的哦。 他为何要故意表露自己的野心?就是要引导有人主动提出来。 “恳请主公立国建号,以安军心民心!” 无论是县衙官吏,还是保安团将领,此时全部下拜,请求李洛立国建号。 “这…”里洛露出为难之色,大概犹豫了三秒钟,说道:“好吧。诸位之心,吾已具之。为了海东十几万百姓,就立国建号吧!” 众人大喜。崔牧抢先说道:“还请主公裁定国号!” 李洛站在甲板上,望着西北方向,悠悠说道:“古有圣人唐尧,开三代明君之河;周有封国曰唐,立强晋霸业之基;更有陇西李氏,创煌煌大唐盛世。唐之号,何斯之美也。此其一。” “其二。吾本大唐之裔,懿宗之后。陇西李氏,便是吾家祖庭。虽然大唐已亡三百余年,陇西李氏也早就衰微零落,可祖宗事业,吾却念念不忘。” “是以,这国号么,就是唐国。不过,这唐国乃是仿效周朝诸国,吾不敢称王,遑论称帝。就称号唐侯,唐国也就是侯爵之国。”李洛一锤定音,丝毫不容置疑。 林必举道:“主公英明,如今称侯,最是恰当不过。臣林必举,拜见唐侯!” 一大群跟着下跪:“拜见唐侯!” 李洛笑道:“诸卿免礼,免礼罢!林卿,这立国之典礼,虽然务必要办,但要一切从简,此事就交你主持了。吾在海东,只能滞留数日。” 林必举有些激动的领命道:“诺!臣一定在三日之内,操办立国之典!” 要说起来,这立国典礼,极其繁琐,没有一个月,根本办不好。可如果一切从简,那就容易了。 李洛要立国建号的事情,很快就传遍海东移民区,十几万百姓,无不额手称庆,如同遇见喜事。 立国的事和他们有关系么? 有。不但有,而且体戚相关。 立了国,意味着在“王法”上,他们已经不是蒙元的百姓了,而是唐国的百姓,身份上有了归属,不再是逃人。 更重要的是,说明唐侯会好好经营海东,不会撒手不管。海东会更加安稳,很难出现动乱了。 有了唐侯在,他们就有主心骨了。 ………… 五月十八,黄道吉日。李洛正式宣布立国为唐,进位唐侯。 一大早,李洛率领大群穿戴崭新官服的文武官吏,在海边临时搭建的高台上,祭祀天地神灵。 李洛身穿绣着云纹的紫色袍服,他没有戴象征诸侯的十旈冠冕,而只是简单的戴了顶纱帽。就连祭坛上的鼎,都是临时赶制的七只木鼎。 林必举早就拟好了一篇祷告天地的祷文,一篇祭告祖宗的祭文,李洛站在高台上各自念了一篇,就算是唐国创立,他就是唐侯了。 然后,文武臣僚一起下拜,再拜,算是定了这君臣名分。整个仪式简单到极点。 接下来,李洛就回到改名为唐侯府的社主堂,颁发第一道唐侯令:开朝。 所谓开朝,就是设立唐国朝廷制度,任命朝廷官员。 朝廷,并不是大国才有。春秋时哪怕一个大夫,都有自己的朝廷。在两汉魏晋,就连一个小小的县衙,也可称为朝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