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5、1016节 大结局-《警花追我到元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工部新搞了什么工程,发明了多少物件;财部进了多少钱;户部统计的人口增加了多少,警部抓了多少罪犯…矿务司挖了多少矿,专卖司赚了多少钱…都一一汇报一遍,向皇帝祝贺。

      元旦贺礼当然只是个形式,有些类似年度部门工作汇报。元旦贺礼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才结束。

      这还没完。

      接下来,子换了祭服,卤簿起驾,率领百官出朱雀门,到皇城坛祭祀昊和厚土,再祭祀各大道宫,最后又祭祀太庙。

      直到下午申时三刻,才回到大内去掉祭服,再换了衮服。

      然后子下令,酉时一刻,宫中大宴。凡五品以上京官极其家眷,包括十国使团,皆可入宫宴饮。

      元旦大宴虽然很是丰盛,可其实多是礼仪,真要想享受美食美酒,其实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。

      足足折腾了一,大唐君臣才结束了元旦大朝整个仪式。

      …………

      元旦大朝虽然很是隆重,可其实不讨论政事。

      直到正月初九,官员元旦休沐结束,才召开了洪武七年的第一次常朝。

      这开年第一次常朝非常重要,乃是要定下洪武七年的朝廷大政方针,决定主要财政预算。

      常朝当然在大明宫宣政殿。

      此时,太子李征已经回到长安。李洛为了让他熟悉政务,也让他参加了常朝。

      李洛穿着常朝用的通冠服,端坐在宝座上侃侃而谈。

      “…洪武七年,朝廷大事,首在兴农。我大唐十二个太仓,只剩下区区数百石存粮,要是发生大灾荒,这可怎么得了?这两年,也就是昊照应,老君保佑,不然,大唐的粮食危机就更加严峻。”

      “民心是什么?民心就是粮食。朝廷的底气是什么?还是粮食。粮食多了,农税就多,商税更多。我大唐三十九个州,两个都护府,很多地方还吃不饱饭。能吃饱饭的,也就是光复早的州。”

      “这推行南殷副食庄稼之事,乃是朝廷今年大政,务必要落到实处,监督到实处。还有,学宫和大学的农道学院,要想法子培养改良稻种,增加亩产。我大唐平均亩产不到两石,灾年还不少,粮食怎么能富足呢?”

    
  “什么时候,十二个太仓的粮食储备达到两千万石,朝廷才能取消《限酒令》。不然,《限酒令》就一日不可放松……”

      李洛第一件事,就是大谈粮食。

      粮食可谓成了如今大唐帝后最大的心病。

      一亿多人口,只有几百万的粮食储备,两人怎么能放心?

      可是,粮食危机直到后世还是世界性难题。东方大国到了二十世纪末,才基本解决粮食问题。而东边的一个国,到二十一世纪还需要东方大国接济粮食。

      在高产粮种和现代化肥面世之前,提高亩产其实非常困难。而纯粹靠人力畜力种植的落后生产方式,也绝无可能通过仅仅增加耕地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。

      一个农夫就是累死,一年又能种多少地?

      可高产粮种和化肥技术含量很高,李洛想都不要想。在政策的引导下,需要很漫长的时间,才可能掌握这两大技术。

      李洛认为,只有他把粮食危机基本解决了,他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千古圣君。解决不了这个,这个圣君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  所以,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,解决粮食危机的一个办法,就是抢占更多的土地,为将来大量增长的人口准备生存空间。

      “第二件事,就是远航北殷洲。皇后新制的地图,你们很多人都看过了,北殷洲的位置,很多人也应该知道。”

      “这个地方,土地肥沃,得得厚,乃是下最好的一块土地之一。这块土地,大唐一定要拿在手里。还有华夏洋之南的大洋洲,也要拿在手里。”

      “总有一,本土的人口越越来越多,多到耕地难以养活,又不能破坏环境增加耕地。怎么办?只有往北殷洲和大洋洲移民了。”

      “三十年后,大唐要在北殷和大洋洲分封二十个亲藩诸侯,以为大唐海外屏障,让诸夏之光远照异域,犹如不落之日。”

      “军师府做个方案,派海军探索北殷洲。等到时机成熟,就可慢慢移民了…”

      皇帝一边,司录寺官员一边当殿记载。涉及到的衙门,其主官就一一出列领命。

      “眼下,《宋史》、《元据书》、《辽金西夏史》的编修都上了轨道,史料也都搜集完备,修起来不过水到渠成的事。所以,朕决定从今年开修《洪武大典》!”

      “财部首期拨款一百万银圆,筹备《洪武大典》事宜。以文祥为《洪武大典》总裁官,以姚隧为副总裁官…洪武十七年之前,务必完工。”

      今年是洪武七年,要到洪武十七年完工,那就是要修整整十年!

      可见《洪武大典》会是何等恢弘的的文治大典。

      文祥还兼着《宋史》总裁官的差事,可《宋史》开修以来,最重要的史料已经完备,基本论调也已经确立,其实不需要文祥亲自做什么了。

      “谢陛下!”

      文祥和姚隧一起出列谢恩。

      又完几件大政,就是调整财政预算了。

      李洛把此事交给了崔秀宁。

      崔秀宁道:“洪武七年,军费开支肯定没么多了。地方教化经费,再增加一百万银圆;医道学宫拨款,增加五十万;真道学宫,增加经费五十万;师府增加五十万;大唐学宫、长安大学、洛阳大学、军医大学增加拨款三十万。”

      “各地慈恩院,增加拨款一百万;环卫寺,增加拨款一百万;工部匠造司增加拨款五十万……”

      “这些预算调整,财部拟出条陈细案,五日内报政事堂,八日内呈陛下御览。”

      财部尚书出列道:“微臣谨遵懿旨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