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放兽!” “遵旨!” 随即,一头肥鹿被放出牢笼,一窜而出,往西疾驰,当真是一头惊鹿。 与此同时,唐主从箭囊中娴熟的抽出一支狼牙羽箭,行云流水般弯弓搭箭,双臂如抱满月,霍然拉开雕弓,虎目锋利如刀,箭头所指之处,那头金鹿已在十余丈开外。 李洛本不会射箭。可是来到这个世界后,他没少练习弓马刀剑,加上常年戎马倥偬,带兵打仗,所以早就是个优秀的射手了。 光看这娴熟至极的动作,以及拉开两石弓并不吃力的架势,就知道唐主善射。 但听“嗖”的一声破风劲响,羽箭激射而出,十几丈外的惊鹿呜鸣一声,突然跳起来老高,等到落下,却是两腿一软的栽倒在地。 一支羽箭赫然插在鹿脖子上。而那头鹿,中箭之后兀自想要挣扎着爬起来,却屡次摔倒。 “陛下神射!”大臣和侍卫们齐声喝彩。 “哈哈哈!”李洛大笑,“来人,取回此鹿,献给祖皇。” 实话,这十几丈的距离,射杀一只鹿,对于李洛来实在是菜一碟。百步穿杨才是真正的本事,只是李洛根本做不到。 有人骑兵骑着奔跑的战马上下颠簸不可能射中目标,那纯粹是无知之言。移动的目标也好,骑在奔马上射箭也好,靠的不是瞄准,而是判断,其实就是一种经验。 蒙古骑兵的厉害,就是他们能根据经验,将箭准确的射中目标。要是只靠准头,那谁不会瞄准? 接着,武将们纷纷挽弓,都是箭无虚发。要是这个距离都射不中,那他们也就没脸了。尤其是朝中第一神射手都烈,堪比蒙古射雕手,年过五十仍然力挽三石强弓,射出的五两重箭,竟然将一头两三百斤的大野猪一箭射杀。 可是等到文官射猎,场面就尴尬了。 除了文祥和杨汉明等少数文臣能用一石弓射猎外,大部分文臣连一石弓都拉不满。尤其是前宋培养的士大夫官员,绝大多数都不校 就是勉强拉开的,也很少能射郑 表现最好的,反而是之前的高丽大臣,他们的箭术,甚至不比武将差太多。 李签、金崇信、安珦这几个高丽门阀出身的大臣,都已经年近六十,可仍然能拉开一石的弓,射杀山羊。很显然,他们都对射术不陌生。 除此之外,就是出身安南的陈益稷和出身日国的徐山,都能挽弓射杀猎物。 而钱选、林必举、牟巘、关汉卿、姚隧等出身中原的读书人,却连弓都拉不满。 “好了,你们不要射了。”李洛怕他们丢脸,赶紧免了他们射礼。“你们年纪大了,又不习射,就算了吧。不过,你们的子侄,可不能不习射。君子六艺不通,安能成为真正的士?” “是。臣等惭愧,必将铭记在心…”文臣们纷纷汗颜道。 李洛继续:“你们都要铭记,君子习射,不仅仅是尚武,还是礼,的是勇,直,正。也是养成坚韧之心的法门。所以,善射者心志必坚,韧性必强。这就是为何圣人主张习射的道理,习射不为射,而为德也,为魄也。” “我大唐自从恢复射礼,乡射在民间越来越普及,很多地方都有射术比赛。可是各地的地方文官,反而很少习射,就是赐予他们的汉剑,也嫌累赘而不愿佩戴。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” “科举中的射术考试,要求本就很低。可即便如此,很多人中举之后,就再也不碰弓箭,竟是将射术完全当成了纯粹的敲门砖,却终日吟诗作赋。不出几年,本就勉强的射术就扔到爪哇国。” “朕不相信,这种进士的心志能有多坚韧,品格能有多高洁。不守礼,就会放松自己,德行就无所磨砺,长此以往,还能成为良吏干臣么?” 六艺,其实就是用来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的。六艺不通的人,要个人修养有多高,实在令人难以相信,起码大概率不校 这也是为何近代西方列强的军官,大多要学习艺术的原因,不懂艺术的军官,很难升职。听起来有些荒谬,但其实很有道理。 林必举拱手道:“陛下之言,震耳发聩。眼下新科进士,的确很多人以君子六艺为敲门砖,行敷衍之事。尤其是骑,射,数这三艺,一旦考中就彻底荒废,流于形式耳。” 李洛摸着微翘的胡须点头,“既知如此,那么政事堂该当如何呢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