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要是玛巴朗结还在世,那就是最好的人选了。 到最后,李洛竟然悲催的发现,只有自己这个大唐天子,才是最合适的进蕃大军统帅。 他没有高原反应。 后世,他为了文物,在拉萨等地活动了很长时间,到处寻找“伏藏”和古代吐蕃赞普的王陵,也算是有了适应。 “那朕就亲自去。”李洛有些无奈的说道。 说实话,他现在真的不想再御驾亲征。他的军功已经很大很多,足以加持他这个开国皇帝的光环了,根本不需要再亲征。 可是他不亲征,让谁去? 古代医疗保障条件很差,高原反应可没有药物来有效缓解。后世解放军进藏,可是有医疗保障的。 清军入藏,主力也是云贵高原的兵和高海拔地区的青海兵川西兵,主帅也都是长期在川西和青海作战的岳钟琪、福康安等老将。 “陛下乃天子,怎可亲蹈不测之险地啊。万一有所闪失…”林必举立刻出列劝谏,“臣请陛下三思!”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,劝谏皇帝不要亲征吐蕃。 实在是,自古以来,没有一支中原大军,能收复吐蕃的。为何?还不是因为吐蕃地势太高,中原军队很不适应? 李洛肃然道:“朕也不想去。可朕当年,曾在逻些待过一段时日,并无大碍。朕刚过而立之年,尚属年轻气壮,也不惧高原气候。朕不去,还有其他人能去么?” 什么?陛下当年曾在逻些待过? 陛下当年,当真是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啊。 既然陛下在吐蕃待过,那应该无碍了。陛下说的对,大唐虽然战将如云,可能统率十万大军收复吐蕃者,还真想不出有谁能胜任。 能当统帅的,年纪肯定不算很轻了,又不适应气候,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啊。 “朕意已决,众卿不用再劝。”李洛很果断的表态,“织造司,立刻准备棉袄十万套,供大军所用。军师府拿出军略,兵部动员兵马,转运粮草物资。六月初,务必出兵。” 要是晚了,元军加强吐蕃高原的防务,或者天气变冷,就不好打了。 “遵旨!”众人一起领命。 眼下是五月初,只有一个月的远征准备,可要抓紧才是。好在大唐朝廷很是高效,虽然出征之事千头万绪,也能准备的过来。 李洛继续说道:“元军野心不死。除了吐蕃要收复,还有西域故地,漠南漠北也要拿下。这将来啊,要需要连年用兵。招募的十万新兵,要加紧训练,尽快用上。” 财部尚书松了口气,他还以为陛下要再招募兵马呢。如果那样,负担就更重了。 大唐有多少兵马? 财部作为拨付军粮军饷的衙门,当然心里门清。 现役水陆兵马,一共是九十三万五千八百余人,包括数月前新招募的十万北方新兵。 大唐有多少人口呢?财部也门清。 拥有唐民身份的国族,共是一万万零两百余万口。 除此之外,还有近三千万人,是二等准唐民、三等教化民、四等奴隶。 全部加起来,四等共有一万万零三千万人。听起来不少,一百多人养一个唐军,朝廷负担并不重。 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啊。 因为,大唐除了九十多万大军,还有二十多万警士要养! 而且大唐军警,走的都是精兵路线,支出很大。过去的洪武四年,朝廷养军警和装备共花费两千八百多万银圆。 这还不算打仗时的战费和伤亡抚恤。要加上这些,洪武四年共支出国防治安费近四千万银圆,占了洪武四年国库收入的四成多! 要是陛下再招募新兵,那这军费也太大了,陛下就算“生财有道”,又能坚持几年呢? 好在,陛下并没有再次招募新兵。 不然,财部的日子就难过了。要知道,陛下还要求,财部必须每年有一千万的盈余备用,等闲不能动。等于说少了一千万能用的钱。 财部尚书事实上并不太担心钱。 瀛州的几座银矿,天天在产出白银,铸造哗啦啦的银圆,他害怕没钱? 他怕的还是缺粮。 现在大唐的粮食,也就刚刚够吃。可粮食安全很脆弱,一旦发生大的天灾,粮食立刻就会紧张起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