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算什么事? 可纳税的“自由民”只有四百多万,是不是意味着元廷的收入很少呢? 非也。 恰恰相反。元廷的收入不但不少,而且很多! 这就是元朝的特别之处。 因为,那么多奴隶,也是有产出的,而且他们的产出,绝大部分要上缴。奴隶做牛做马的劳碌,想偷懒是不可能的事,产出能少得了? 只是,不作为朝廷户部的正税罢了。 崔秀宁继续道:“原四大汗国领地,大概有人口三千二百万。这是元廷户部最新统计的数目,未必准确。这些人口,绝大多数是色目人,少数是蒙古人。” “加上高丽四百万,辽东四大兀鲁斯两百多万,元廷控制的人口数量,当在六千万左右。” 六千万,比起唐国如今十五州的七千万要少。而且元廷的六千万人口,原四大汗国还占了大半,还包括了高丽人。 起码人口上,唐国占据明显优势了。 “兵力上,元廷还能调动一百四十万大军。不过,有三十万骑兵在原四大汗国。北方兵马八十万,高丽兵十万,辽东四大兀鲁斯还有二十万。” “我军暂时不用管西方元军,辽东军和高丽军,只管北方元廷直接掌握下的八十万大军就成。” “这八十万人,蒙古骑兵十五万,色目骑兵二十六万,克尔钦军十四万,哲里木军十七万,新汉军九万。” “关中本来元军不多,可近期元廷一直在增兵关中,如今关中已经有元军十五万。蒙古色目骑兵七万,克尔钦军五万,哲里木军三万。越拖下去,关中的元军就越多。” 崔秀宁完,总结道:“总之,关中不好打,但打下来能守得住。江北也不好打,打下来也站不稳。” 李洛道:“打关中,是大略所在,无需再议。你们,如何隐瞒元廷?” “在长江和沿海虚张声势,做出渡江或登陆姿态,朕认为很难瞒得过元廷。” 从元廷一直持续增兵关中就知道,忽必烈很清楚李洛的战略目标,也知道唐军的软肋。 文祥道:“那就真渡江,真登陆!干脆不要虚张声势,兵分三路真刀真枪的北伐!” “等到关中到手,另外两路再撤回来。不过,这虽然是阳谋,损失却很大。” 陈淑桢和江钧也认为,真渡江,真登陆。 其实李洛也是这么想的。只是拿不到注意。很明显,这个打法会增加很多伤亡。 而且,另外两路还可能失败。 可是,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办法能拖住元军增援关中了。 李洛将几个太尉都这么,也咬牙拿定了主意。 “那就这么干!水师运载十万惹陆齐鲁,威胁大都。长江水师掩护二十万人渡江攻打江北。十二万人攻打关中!” “东路军肯定打不过,登陆之后就依托海岸防守。中路军不要分兵,拿出渡过淮河攻占洛阳的架势,牢牢钉住江北元军,不让他们增援关郑” “文先生,中路军就交给你,元军要是仍然增援关中,就干脆拿下淮南。” 文祥领命道:“遵旨!不过,中路军有二十万人,事关重大,臣请陛下调拨两万火器兵。不然,臣没有把握将大军带回江南。” 他的要求一点不过分。江北可是有元军骑兵重兵集团的,光淮南就有十万骑兵,汉军也有七八万。火器兵少了,步兵为主的唐军孤军深入,很容易大败。 为何中军军最多?因为面临的元军更强,还需要保持攻势一路北推,不然无法牵制元军不支援关郑 “准!拨你四个火器旅。”李洛毫不犹豫的答应文祥。 “陈淑桢,东路军交给你。登陆之后防守即可,有海军舰炮支援,朕只给你一万火器兵。” 陈淑桢领命道:“遵旨!” 李洛道:“这西路军,朕就亲自出征,以五万人从武关经商洛,蓝田入关郑以七万人从剑门入汉中,攻占大散关。江钧,武关这路偏师就交给你,拨你一个火器旅,一万骑兵。” “遵旨!”江钧也领了军令。 文祥皱眉道:“陛下御驾亲征,攻坚克难,却只率领七万人,是不是太少了?万一有个闪失,那我大唐危矣!” 汉中很难打,大散关也不好打,作为皇帝只率领七万人攻打元军重兵防守的战略要地,实在太冒险了。 其他人也对李洛的冒险表示担忧。 杨汉明道:“请陛下增兵三万,各州驻军宁愿少一些,也不能让陛下冒险。” 李洛笑道:“十五个州只有十几万兵马留守,已经很空虚了,不宜再抽调兵马,以防海宋来袭。江陵的防守也不能马虎。再,朕在汉中有两步暗棋,能派上用场。梓童,你给诸卿听听。” 崔秀宁也笑了,“汉中有五万元军,主帅的幕僚青山,是大唐的人。” 青山?众人有点疑惑,一个幕僚,能起到多大的作用?不过想来,也觉得不会这么简单。 崔秀宁继续道:“他能否起到作用,还未可知。不过,汉中秦岭还有一支抗拒剃发的反元义军,早就暗中归唐。首领绰号汉中之虎,名叫唐牧,他有一万多兵马,我们的人在他军中帮他训练士卒。” 众人明白了。汉中元军主帅的幕僚青山是唐人,秦岭中的义军唐牧也暗中归唐。这两人一结合…的确能搞很多事! 汉中为何险要?因为扼守了川陕之间的褒斜古道。要想通过褒斜古道,就必须攻下汉郑 听到这些,他们心里就有底了。 “夏粮已经打了,守成还不错。足够几十万大军打几个月仗了。这次,大唐要真正定都…长安!”李洛信心满怀的道。 “贺我大唐旗开得胜!一战收取关中!”众人一起站起来道。 第二日,一道道密令飞出江陵城,整个唐军都开始调动,粮草火药开始运转。 民心高涨的唐国,如同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,慢慢开动起来。 ………… 八月十五,聚集在长江南岸的二十万大军,突然开始渡江。 这么大的动静,当然早就惊动了元军。元军大喜之下,立刻放弃北岸,让唐军从容渡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