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夫君,我们的粮食储备快没了。”崔秀宁故意转移话题。 李洛皱眉,“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粮食就快没了?” 崔秀宁给他算账:“从去年起兵到现在一年多了,光赈济东南百姓的粮食,就花了一千四百多万石。” “军粮共耗费了三百多万石,包括将士口粮,军奴军马的口粮。各地做苦力的奴隶有二十多万人,耗费了六十多万石。三万多工匠,耗费十几万石……” “夫君,我们眼下只剩下两百多万石粮食。可是离夏粮收割还有近两个月,不能再花粮食了。” 颜铎道:“之前呢,两千万粮食储备看着很多。可大唐有近四千万百姓,需要赈济的人太多,已经不错了。起码没人饿死,各地都复耕了。” 崔秀宁:“复耕是复耕了,但效果不好,因为这两年战乱频繁,民间耕牛很多被宰杀吃掉了。缺了耕牛,百姓耕种起来事倍功半,导致耕种面积大减。” 李洛沉吟着:“我在四川推行官牲借民之策,用军中和驿站的挽马,骡马,牛来出借百姓,效果还不错。” “那是四川人少。”崔秀宁道,“东南三千多万人,耕牛缺口太大。总不能用战马来耕田吧?乃颜已经知道了洛宁商社和我们有关,不愿意再换牛马了。” “如果不解决耕牛问题,今的秋粮也少的可怜,明年还是会缺粮,要快速恢复生产,就是一句空话。” 李洛很是头疼。 做一个仁慈的君主,何其难也! 东南本来不缺耕牛,之前起码上百万头。可是这两年打仗,流民大增,田土抛荒,大部分的耕牛都宰杀,不是被饥饿的百姓吃掉,就是被元军杀了做军粮吃掉。 这么大的耕牛缺口,李洛根本没有办法。 至于去印度买牛,那也是扯淡。 印度牛是多,李洛钱也多。可问题是,距离太远,运力严重不足。 一头牛上千斤,一艘千料的大海船,最多只能运一百多头,因为还需要携带大量的清水和草料。 这么算,整个唐国军舰加商船,全部用来运牛,一次最多几万头,不能再多了。 来回一趟最快三个月,一年也不过十几万头。 根本杯水车薪。 如此频繁远航,途中还不能出一次事,可能吗? 更别唐军还需要大量船只封江锁海了。 完全不现实。 “好几十万耕牛的缺口啊,这数目太大了。看来,南方几年之内,百姓只能勉强糊口了。”李洛感到一阵无力。 耕牛太少,百姓的耕田效率大降,能打多少粮食? 他甚至很是恼火。恼火那些杀牛的百姓和流民,更恼恨杀牛的元军。 你们杀牛作甚! 古代中国,耕牛极重。早在上古,《礼记》就规定,诸侯无故不杀牛。 之后历朝历代都严禁私自宰杀耕牛。隋唐自有重典,就是晚唐藩镇,也无不禁令极严。宋朝皇帝带头不吃牛肉,乾隆父子更是苛刻,连回民杀牛也要禁。 唯有元朝,不把耕牛当回事。你爱杀不杀,但你杀了牛,牛角牛皮要上缴官府,我怕你制作弓箭盔甲造反。 “江南百姓,眼下大概十家人分一头牛。能不能让一半人家晚上耕田?”崔秀宁道,她有点心虚,这似乎不校 李洛摇头,“不行,这样牛会被累死。十户人家一头牛,太耗牛了。我估计,不久之后就会有很多牛病死累死。” 盛世时代,几乎家家户户有牛。现在十家共一头,那这牛也活不长了。 就是十家共一牛,那也是在李洛缴获大量元军之牛的基础上做到的,不然只会更少。 “要不,问忽必烈要?”崔秀宁笑着指指北方,“他有的是草原牛。牛聪明,耕田很快就能上手。” 李洛笑道:“你的是用元军俘虏换?这倒是个法子。可绝大部分俘虏都是南方汉军,蛮兵,部落兵。忽必烈巴不得他们去死,怎么愿意换?蒙古色目俘虏应该可以,但太少了。” 崔秀宁想了想,“我记得蒙古兵俘虏有三千多,色目兵俘虏有六千多,差不多万人,再加上云南王,博罗欢等人,十万头牛换不到?” “秀宁,你想的太好了。”颜铎摇头,“草原上用牛马换俘虏很常见,也就有了价码。” “一个蒙古俘虏,最多值五匹战马,十头牛。这还是最高的价格,忽必烈不可能给这个价码。三千多蒙古俘虏,换两万头牛,已经顶了。” “至于色目兵,更不值牛,六千多色目兵能给个一万头牛,那还是忽必烈捏着鼻子安抚探马赤军之举。” “也先帖木儿是元廷亲王,虽然很值牛,但不是要用他换取文祥家人么?换了文祥家人,估计最能还能换个三五千头。” “博罗欢等大将,加起来也能换个三五千头吧。这加起来,四万头顶了。至于南军,蛮兵,蒲甘兵,人数再多也是一头都换不到。” 四万头最多?崔秀宁不话了。 “我有办法了。”李洛笑道,“用战马来换。” 用战马来换? 颜铎和崔秀宁面面相觑,但随即都明白过来。 “你是要打济州岛的主意?”崔秀宁问。济州岛是元廷十四道官马道之一,养了三万匹战马。要是打下济州岛,就能用战马换牛了。 颜铎奇道:“不是耽罗么?这济州岛在哪?” 崔秀宁这才发觉无意漏了嘴,济州岛是后世的地名啊,现在还叫耽罗。 “哦,就是耽罗,我取了济州岛这个新名字。”崔秀宁圆了回来。 李洛道:“三万战马,六万头牛换得到么?加上俘虏,就是十万头。再出很多金银,打包一起换,二十万头差不多能到手。” “反正元军水师尽灭,远洋舰队没事做,还不如动一动。” 颜铎想了想点头,“光用金银买,忽必烈肯定不会卖。但要是打包在一起,二十万头差不多能拿下来。” “那就这么干。”李洛一边一边站起来,“父亲好好歇息,我这就去安排。” 颜铎提醒道:“你给忽必烈的信中,要健壮母牛。” 李洛离开太公院,第一时间就下令给郑和的远洋舰队,让他北上占领耽罗。 紧接着,李洛就给忽必烈写信: “薛禅可汗。南方战毕,寡人有也先帖木儿,博罗欢以下三千二百蒙古俘虏,六千五百色目俘虏。耽罗岛以及所属战马亦在我手。” “寡人再加白银五百万两,换取文祥家眷,以及健壮母牛二十万头…” 封信上是:唐王李洛致薛禅可汗书。 写完之后,李洛交给特察局,让他们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转交元廷。他不怕忽必烈不还换。 “好了。”李洛站起来,“集思广益啊,耕牛的事算是解决了一半,能缓口气了。饿了,咱先哄饱肚子。” 崔秀宁便吩咐传晚膳。两饶膳食一向简单,但毕竟是王室,所以还是很精致。 要一点不奢侈,那也是扯淡。 菜谱几乎都是后世的做法。 但崔秀宁为了保持身材,一直坚持少吃米饭。她的主食就是米。 两饶肉食,以海鲜为主。用的也只是个方桌。 虽然都知道唐王提倡分餐,但很少有人知道,唐王和王后自己却从来不分餐。 两人有三个孩子,但按照宫廷礼仪,王子王女平时是不与君主同席位的。三个子女也都各自有宫人照顾饮食,饮食爱好也各自不同,两人不用操心。 崔秀宁给李洛剥了一个鸡蛋,李洛给崔秀宁剥了一个海虾,不像是唐王和王后,倒像是百姓家的夫妻,更像是后世社会的两口。 两人吃饭时,所有宫人都要退下,他们吃饭不需要人在旁边戳着伺候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