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5、1006节 “校尉太小,司马太老,都尉正好。”-《葬元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要是征收银圆,那就是变现的加税了,不符合大唐国策。要是征收实物,朝廷要这么副粮干什么?又怎么储藏?

    副粮是补充主粮的。有了副粮,百姓的食物不但更丰富,主粮也能消耗的更少,就有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。

    崔秀宁想到这一层,顿时露出微笑。

    她心中有数了。

    不征副粮的税。

    但是不征这个税,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!

    为什么?很简单。

    有了副粮,能养殖的家禽也多了,农户不光生活改善,也能剩下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。

    遇到丰年,农户完税之后还能有小半的粮食出售。要是年景不好,完税之后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卖,自己能吃饱就不错。要是遇到灾年,那不但自己吃不饱,税都交不上,甚至还需要朝廷赈济。

    而在古代,就算水利设施搞得好,因年景不好而歉收的年份也比较频繁。这就导致,即便这几年大唐兴修水利,大力恢复农业生产,可农户能出售的余粮却始终不多。

    粮食安全仍然达不到李洛和崔秀宁的要求。朝廷的粮食专卖收入,也增长缓慢。

    就说眼下,酿酒业等需要粮食的加工业还没有完全放开,就是因为国家粮食不够充裕。

    可有了副粮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百姓能卖的主粮多了,那么朝廷就能收购更多的粮食来卖给不生产粮食的人。

    这样,朝廷的粮食专卖额度就更大,专卖收入就多了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哪怕不征一文钱的副粮税,朝廷的收入也会增加一笔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为何还要征收副粮税呢?

    “副粮,就不用征收了。这样,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一点。”崔秀宁说道。

    林必举等人当然也想到,为何皇后陛下不征副粮税了。

    要是连这个都想不到,还能做宰相么?

    “梓童说的不错。副粮就不征税了。”李洛笑着说道,他心中也明镜似的。这个经济账,他还是能算过来的。

    林必举高高举起玉笏,然后在掌心连拍三次,感慨的说道:

    “陛下和娘娘仁爱天下,造福苍生,诚圣人之心,光风霁月,春风化雨,惠泽亿万斯民哉。我大唐百姓,得为圣人治下之民,何其幸也!”

    百官一起以笏拍掌,纷纷称颂皇帝皇后。

    负责朝议记录的司录寺官员,立刻秉笔写下:“洪武六年十一月二十三,常朝。中相林必举言副粮税事。天子令不征,以惠民哉。”

    李洛放下茶盏,“文先生,这《宋史》修到何处了?进展如何?”

    文天祥卸职都督西北诸军事后,接了《宋史》总裁官之职,组织朝野名士百余人,主持编修《宋史》。

    这么好的差事,当然是李洛对文天祥的一种奖赏。

    文天祥出列奏道:“回禀陛下,《宋史》编修者,共计一百三十八人,都是朝野饱学之士。如今已经修到真宗朝之事了。”

    李洛肃然道:“真宗朝的大事,莫过契丹南侵,澶渊之盟。以文先生所见,这澶渊之盟,《宋史》应该如何定论呢?”

    后世很多论调,说《澶渊之盟》签订的好,那些岁币对大宋不算什么,还能保持双方百年和平云云。

    李洛对这种论调很是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事实上,宋朝武力,恰恰是从《澶渊之盟》后开始崩坏的。

    PS:还有四五天就完本了哦。蟹蟹大家陪伴我到现在。真的很开心有你们在。晚安!今天就到这啦。太困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